文章详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行业动态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行业动态 >

孔亮副司长在第一届(2015)中国畜牧工程行业交流会上的讲话

原发表日期:2015-11-18作者:孔亮

原发表日期:2015-11-18

作者:孔亮

 

 

在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工程行业交流会上的讲话

 

作为一名农机行业的畜牧老兵,很高兴参加今天的畜牧工程分会行业交流会,和大家一起交流畜牧工程发展问题。

一、科学分析畜牧业面临的新常态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民心、安天下的基础性产业。畜牧业发展,事关“菜篮子”产品供应、食品质量安全、生态文明、农民增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畜禽养殖大国,肉类和禽蛋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位,“人均一头猪、十只鸡”。但生产常年增长带来产能相对过剩和市场持续低迷,直到今年才出现回暖向好势头。当前,我国畜牧业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畜产品总量快速增长的时代已基本结束,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下畜牧业面临新的挑战,转型、提质、增效、环保成为发展的关键词。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的新要求,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恰逢其时,也是大势所趋。

一是增长速度逐步趋缓。肉类产量八十年代年均递增9%,九十年代为7.7%,本世纪的头十年只有2.8%,“十二五”规划目标仅为1.4%。禽蛋产量八十年代年均递增12.1%,九十年代略有下降,为11.6%,本世纪前十年明显减速,仅有2.6%,“十二五”规划目标仅为1.0%。

二是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尽管这些年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规模养殖已成为畜产品市场供应的重要来源。但目前万头以上猪场年出栏生猪占比只有10%。养猪场户平均出栏规模18头,而美国达到1700头。主要畜禽核心种源大多依赖国外进口,生猪育种核心群20%从国外进口,荷斯坦奶牛90%以上从国外引进,蛋鸡祖代种鸡约60%从国外进口,白羽肉鸡祖代更是全部来自国外进口。2014年我国平均每头母猪提供上市肥猪14头,比美国和欧盟少8-10头。育肥猪生产饲料转化率为3.0:1,而发达国家为2.5:1;肉鸡国内为2.1:1,发达国家为1.9:1;蛋鸡国内为2.2:1,发达国家为1.9:1,饲料转化效率普偏低。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养殖环节风险大、收益低,影响了产业的协调稳定发展。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一方面,资源压力加大。饲料资源特别是蛋白饲料短缺,豆粕进口依存度达80%以上,鱼粉进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2014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玉米260万吨。另一方面,环境约束趋紧。随着畜禽养殖总量不断扩大,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越来越大,但是还田利用率较低,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矛盾比较突出。目前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比例不到一半,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些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幅度调减畜禽养殖规模,禁止、限制畜禽养殖的现象越来越多。

四是重大疫病和质量安全事件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主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外来疫病防控难度大。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畜牧业产业链条长、经营主体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全社会科学素养不高,容易引发质量安全事件。

五是畜产品消费增长逐步趋缓。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畜产品消费受到一定影响。据专家测算,GDP减速2个百分点,可使猪肉消费增速减缓1.12个百分点。加之,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产品消费。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为10%,明显高于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有研究表明,在食物消费结构稳定的情况下,老龄人口日均膳食热量摄入比15-64岁人口平均低15%。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将红肉归结为致癌物质,会进一步抑制畜产品消费。

六是畜产品进口冲击压力越来越大。总体来看,畜牧业进入了高成本的发展阶段。从2014年以来国内外畜产品价格水平看,我国猪肉、牛奶平均价格为21元/公斤和3.7元/公斤,而美国为11.5元/公斤、和2.6元/公斤;欧盟为11.3元/公斤和2.6元/公斤,价格差距30%以上。发达国家畜产品在价格和质量认可度上存在明显优势,加上自贸区协议签署国家的不断增加,国外畜产品进口逐年增加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总的来看,受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和挑战,“转方式、调结构”成为正确思路,也是必由之路。

二、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加强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使畜牧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实现现代化。为此,要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抓好产业规划。抓好产业规划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发达国家畜牧产业是高度计划的行业。中国畜牧业由于生产主体众多,竞争基本无序化,一哄而起一哄而落、价格过山车是常态。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当务之急要谋划“十三五”畜牧业发展,做好规划。在区域布局方面,明确加快发展区,比如东北三省,发挥成本优势,可以种养结合,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适度发展区,比如传统优势产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限制发展区,比如环境资源承载压力大、人口密集地区;禁止发展区,比如水源地、大中城市群。在发展品种上,根本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国家应该发布引导性信息,对市场预测、资源禀赋、发展方向有一定指导性。当前鼓励草食畜牧业发展,北方牧区推广舍饲半舍饲,加快品种改良,提高生产效率;传统农区推进粮食就地过腹转化,提升发展质量;农牧交错带要调整种植结构,推进粮改饲,种养结合;南方草山草坡,利用好冬闲田,大力发展草食牧业。

第二,抓好环境整治。农业部门是生产部门,以前主要重视保供给,现在是生产生态并重统筹协调。畜禽粪污原来是约束指标,现在是否决指标。下一步,要以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为核心,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要进一步强化指导和服务。贯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广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畜禽清洁养殖,推广节水清粪工艺,配套建设节水控水、防雨防渗设施,最大限度减少粪污特别是污水产生量。二要加大粪污综合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2014年,中央财政新增1.8亿元,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推广“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的粪污综合利用模式,今年项目继续实施。积极探索采取PPP模式,构建养治分离机制,引导专业化企业积极参与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三要加强《条例》的贯彻落实。督促养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按规定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三,抓好种业提升。种业是畜牧业的基础性核心产业,要做大做强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减少对进口种畜禽的依赖。下一步,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要培育壮大种业企业。通过项目引导、政策奖励等手段,鼓励规模大、实力强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要打牢育种基础。组织开展优良种畜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构建育种领域大数据基础,强化遗传评估和场间交流,推进联合育种。三要完善地方品种保护机制。健全地方品种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相结合的保种体系,加强地方品种资源动态监测和评估,突出重点,分类保护,有序开发。四要强化种畜禽疫病净化。继续做好主要种畜禽场开展疫病监测工作,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

第四,抓好生产规范。引导畜牧业生产走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的路子,加快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畜牧业转型升级就是规范生产的物质保障和生产管理。要重点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养殖投入品生产和日常使用管理,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着力提升规模养殖场管理水平和设施水平,加快培育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第五,抓好草食动物。发展草食畜牧业是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突破口。中央扶持牛羊肉生产的资金总量达37亿元,是2010年的近10倍。下一步,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要增量提质扩母畜实施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进一步提高母畜养殖积极性。多措并举转方式。关键是在规模适度、主体多元、技术配套上做文章,走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的路子,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成本可控的养殖模式。坚持不懈推品改。组织实施遗传改良计划,指导种畜企业扎实开展基础育种工作,支持培育一批专门化肉用新品种。推进地方品种持续选育,规范有序开展杂交改良,着力改善肉用性能。以养带种增饲草。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和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以养带种、以种促养、增草增畜。大力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提高秸秆饲料利用率,多渠道扩大饲料资源来源。加大南方地区草山草坡开发利用,将南方培育为草食畜牧业的新增长点。创新机制促金融。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实施好畜禽标准化养殖项目的贷款担保和贴息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广泛进入,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第六,抓好宏观调控。目前,中央财政支持畜牧业已覆盖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和家禽等主要畜种。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在争取保持生产扶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金融、保险、期货、收储、信息监测预警等多样灵活的市场手段进一步完善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调控机制。

三、进一步提升畜牧工程行业的发展水平

当前,农机工业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市场需求和购机补贴的双重拉动下,农机工业经历了10年的高速增长。近7年来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我国跃居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950余亿元,占世界农机工业的一半份额。但如今这个行业也面临竞争加剧、增速下滑、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困境,爬坡换挡压力巨大。统计显示,目前农机工业销售收入增速趋缓明显,2004-2012年年均增速达20%左右;从2013年开始下滑,增速为16.31%;2014年下滑到8.55%。农机产能严重过剩,部分产品市场饱和,2014年收割机骨干企业累计生产谷物联合收割机同比下降4.06%,其中轮式小麦机下降12.08%,履带式水稻机下降25.08%,拖拉机骨干企业产量也同比下降21.04%。我们常说,有危就有机,危险当中蕴含机遇。增速下滑的同时,结构在优化,大型化、智能化、联合化趋势明显。整个农机行业呈现出一些好的变化:一是,传统农机骨干企业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抓住大浪淘沙的机遇,主动创新求变,寻求并购整合,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步伐。一些业内人士放言,今年将拉开行业整合的大幕,优胜劣汰会非常残酷,产业集中度增强步伐加快。未来几年,农机行业会倒下一大批落后产能和企业,但与此同时会站起来几个上百亿甚至几百亿上千亿的优秀企业,整个农业和农机行业将从中受益。二是,业外大型工程机械公司和社会资本也纷纷进军农机行业,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都进来了,原来从事渔业和畜牧业的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也并购了巨明。新鲜血液的注入提升了整个农机行业的实力,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也加剧了本已严酷的竞争。三是,随着行业整合集中,竞争的方式会发生变化和升级。低级的价格竞争将让位于高级的品牌竞争,农民买机子更关注于品牌美誉度而不是能否省几个钱。企业也将向卖产品到卖服务、卖硬件到软硬通吃进化,更加重视给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加重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完成从生产商到综合提供商的华丽转身,目前福田和中联重机都提出了这种理念。

畜牧养殖机械是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整个农机行业当中规模和占比相对较小。实事求是的说,农机化管理司长期以来对于种植业机械关注支持的较多,对于畜牧机械关心研究较少,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工作。我认为,不足就是潜力,短板就是重点,需求就是方向。目前,农机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下一步要做好细分市场,特别是畜牧机械是未来的蓝海。农业机械分类标准将农业机械分为15个大类,其中涉及畜牧的有4个大类,分别是收获机械(饲料作物收获机械)、畜牧机械(饲草料加工机械、饲养机械、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设备(废弃物烘干机、有机废弃物翻堆机和厌氧发酵装置、沼液沼渣抽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其他机械(养蜂平台)。2014年农机补贴中137品目,其中涉及畜牧机械的补贴品目23个,共补贴5.21亿元;2015年前10个月补贴5.4亿元,收获机械、废弃物处理设备由于没有单独分类统计不计入其中。

大家可能觉得全国农机补贴资金237个亿,畜牧业只占2%多一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对畜牧业不公平、不合理。我觉得,但这个结果是多方面造成的。一是,这是国家农业大政策的取向结果。我国执行的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政策,保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是各级政府坚定不移的方针。所以在拖拉机、收获机、植保机、烘干机历来是补贴的优先选择,恰恰这些机械又是销量大、单价高的品种,单机补贴大多几万到十万不等,绝大部分补贴额度被占去了。二是,我国是农耕文明,除了三大主粮,还有很多占重要位置的农作物,比如棉花、大豆、油菜、甘蔗、蔬菜、水果,这些作物在各级领导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作用都不比肉蛋奶差。王智才总畜牧师在种植业司、农垦局、农机化司、畜牧业司都当过司长、副司长,他在畜牧业司当司长时感慨“猪马牛羊永远干不过粮棉油糖”,这就是现实。三是,我们畜牧工程机械内功问题。可以说全国农业装备公司实力强的大多生产种植业相关机械,如福田雷沃、一拖、中联重机、五征等等,几十产值的公司很多,雷沃超百亿,同时国外凯斯、迪尔、爱科、久保田等国外知名农机巨头都在国内独资、合资生产,这些产品都是种植业的并且按照WTO规则也可以享受补贴。而我们畜牧工程机械中真正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公司相对较少。四是,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第一,今年之前,农业企业不享受补贴。我们畜牧养殖要么是企业,要么是散户,合作社不多,企业享受不到,散户一般不购买。第二,畜牧机械单机较低,补贴额响应就低,我查了补贴额一览表,最高补贴3.5万,所以即使量上去补贴额也难以上去。第三,有些机械包括一些畜牧设施设备由于专用性不强,监管难度大,原来享受补贴,近两年剔除了。比如,设施大棚、滴灌设备、也包括生猪限位栏。第四,也不排除一些地方在资金分配上就有种植业在前的主观倾向。

农业部确定农机化发展的原则是“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全面指的就是机械化不应局限在一些品种,要粮棉油糖果菜茶齐头并进;不局限在单一产业,要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并驾齐驱。当然,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畜牧工程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各方一起发力,共同做好工作。

第一,国家政策导向上更多地关注和支持畜牧机械。

我们要承认,中国目前的中小规模生产者对机械价格还是相对敏感的。种植业如此,养殖业同样如此。久保田历来是水稻收获机中的王者,14年由于违规被取消补贴,销量一落千丈,不得不主动降价保量。随着经济发展肉蛋奶需求必然持续增长,随着耕种收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新增机具消费必然下降,一增一减之下畜牧机械补助占比必然提升。转方式、调结构是未来农业的发展重点,农牧结合是大势所趋,调减籽粒玉米要发展畜牧业,“一控两减三基本”作为重点工作也需要畜牧机械发挥作用。

第二,认清方向,苦练内功,生产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过硬产品。

一是可以适度规模养殖设施设备上发力。中国畜牧业原来状况是,大型超大型企业不少,硬件设备也可以与发达国家相当,小散户属于传统养殖方式,基本没有设施设备投入,规模中等技术设备比较先进的企业不多。小散户的退出是大势所趋,他们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中等规模企业替代,这可能也是规律。所以,国内企业可以把重点放在这上面,既避免了和发达国家优势企业的正面竞争,又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滚动发展。

二是在健康养殖设备上发力。欧美发达国家在20年前就关注健康福利养殖问题,目前已经就有关规定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我国养殖业特别是高端养殖业走上这一道路的时间不会很长,因为国民对于畜禽产品质量的耐受力更低。同时。中国地大物博,物种众多,有很多地方品种,这些品种通常风味独特,一些养殖企业的品种结构调整已经开始,土鸡土猪大行其道,这是空白点也是潜力所在。地方品种生产管理的模式同当前主流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结合品种差异化竞争和健康养殖的设施设备未来空间很大。

三是养殖环境控制设施设备上发力。畜牧业如今已到了生产生态并重的阶段,粪污处理、农牧结合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中国也必须走一遍。但是进口产品性价比低,很多企业买不起也用不起,给我们很大空间。

四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上发力。食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焦点,也是监管重点。现在既有集中式处理方式,也有分散式处理。我觉得,分散式可能更适合中国目前的养殖模式——大规模、小群体,这是一片蓝海。

第三,走出去请进来,努力迈入中高端。

十三五规划提出产业迈入中高端,对于畜牧机械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永远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要有自己的高技术产品。中国制造2025将包括畜牧机械的农机工业纳入其中,给了中国农机工业从制造到创造的巨大机遇,原来逆向开发模仿消化为主可能让位于正向开发适合中国国情农情的产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求新求变成为主旋律,中国农机工业可以通过“开发、购买、引进”的途径解决长期以来技术创新匮乏的难题。福田并购意大利马特马克公司,中联重机成立欧洲研发中心等,无不预示有追求有实力的中国农机公司对于技术领先上的渴望和执着。中国畜牧工程公司完全可以采取合资、并购、引进的方式在技术和管理上快速突破。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畜牧业协会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2300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9042